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周鑫博)零陵区大庆坪乡楠湾公路产业路建设项目作为连通楠木山村与湾夫村的民生工程,全长2.05公里,路面宽4.5米,总投资82万元。该项目的建成有效解决了沿线4000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题,并成为激活当地产业发展的交通动脉。项目自规划伊始便秉持“民生为本、发展为先”理念,通过科学勘测、规范施工与全过程管理,目前已高质量完成道路硬化工程,实现了从崎岖土路到标准化水泥路的转型升级。这条产业路不仅缩短了村庄与外部市场的时空距离,更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发展廊道,为大庆坪乡经济腾飞注入新动能。
一、民需导向,从泥泞小道到希望坦途的破题之路
走访听民意,双脚丈量需求清单。2024年底,在“走找想促”专项调研中,干部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湾夫村至楠木山村的2.05公里土路时,切身感受到村民的出行困境:晴天尘土飞扬迷眼,雨天泥浆没过脚踝,农产品运输全靠肩挑背扛辗转3公里才能装车,每年因此造成的农产品损耗超过两成。通过连续5场屋场会上238户村民的集体发声,这条“卡脖子路”被郑重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科学定方案,三方联动精准设计。由村民代表、交通技术专家和项目施工队组成的专项小组,针对该路段的急弯和高陡坡的地形特点,创新提出部分路段“4.5主体路面+0.3加固路肩”的复合设计,既确保农机能双向会车,又为未来观光农业预留发展空间。
阳光征民意,透明机制凝聚共识。创新实施规划方案、资金使用、施工队伍、建设进度“四晒”机制,通过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同步更新,让村民能够实时了解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都可以随时联系村干部,对于好的意见会通过村民大会集体决定。楠木山村民表示:“公示栏的图纸上标得明明白白,这条路修通后,我家白菜能早一小时送出去,品质上去了价格自然好。”
二、攻坚克难,用实干担当浇筑民心工程
党员先锋队,红旗插在施工工地。由12名乡村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在乡党委书记带领下承包最危险的200米临坡路段。雨季施工期间,他们坚持每天巡逻,在强降雨期间更是全天候轮班监测边坡位移,以防发生危险。村民送来的热茶、草帽,成了工地上的特殊“进度表”。
技术破难题,智慧化解施工困局。面对部分路段硬度超高岩层,工程队放弃爆破方案,采用新型静态破碎剂配合人工修凿,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尽可能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路后,后续将在全线设置急弯处加装多面广角凸面镜,配合急弯处醒目的防滑带,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质量双保险,群众监督铸就精品。推选出的3位村民监理员手持激光测距仪,对每段路面进行“早中晚三测”。最终验收数据显示,混凝土强度达标,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施工方项目经理坦言:“老乡们根据经验用的土办法发现了部分问题,比我们专业仪器检测还早半天,而且许多村民在施工过程中自发的对道路周边进行砍青,也为施工进度的加快提供了帮助。”
三、路通业兴,一条路激活一域经济
运输成本直降,产品出山不再难。通过前期邀请专家调研,当地适合种植药用槐花,但因运输成本偏高一直未能推进,现在通路后,运输时效提升4倍,损耗率从15%骤降至3%。合作社准备召集村民种植药用槐花等作物,将优质作物卖出去,村民收入将得到进一步增加。
产业多元发展,路边经济显活力。道路通车后,沿线过来观光旅游的周边旅客也逐渐增加,周末日均接待游客明显提升。湾夫村农贸市场农产品的销售量有了显著增加,周边的便利店装上电子支付系统后,营业额也从每月800元跃升至1300元。
治理效能提升,连心道路促文明。两村联合成立的产业联盟,不仅共享销售渠道,更共同订立《道路管护十条规定》。每月5日的“爱路日”活动中,村民自发修剪沿线绿植,清扫自家周边卫生。正如大庆坪乡党委书记所说:“这条路丈量着民生的温度,更标注着乡村振兴的高度。”
大庆坪乡楠湾公路产业路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其示范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了群众参与模式,通过村民监督员制度将工程质量话语权交给群众,这种共建共享机制值得在类似项目中推广;二是实现了民生工程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道路建设同步考虑农产品运输需求,这种产路融合规划理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责编:左爽
一审:杨友林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